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應急測繪保障的“6·18”
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6.0級地震發生后,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按照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省政府應急管理部門部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并做好抗震救災應急測繪保障工作。
災情發生后,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要求迅速行動、全力做好測繪應急保障工作。局分管領導參加省政府召開的抗震救災會議,會后連夜布置局系統測繪應急保障。局應急測繪保障處、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和局屬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圖院、第三航測遙感院、四川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協同做好應急工作用圖、災前應急影像圖編制等系列工作。
制圖院完成首張宜賓市抗震救災工作用圖(審圖號:圖川審(2019)188號)
6月18日凌晨兩點多,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編制完成第一張抗震救災工作用圖并提供省應急管理部門,同時按部署編制完成《宜賓市抗震救災工作用圖》《長寧縣抗震救災工作用圖》《長寧縣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圖》《珙縣抗震救災工作用圖》《珙縣地質災害隱患分布圖》等5類圖件,并緊急印制50套送往應急管理部門用于抗震救災指揮調度,并報送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宜賓市長寧縣應急測繪保障工作部署會
上午9:00,四川省測繪應急指揮中心召開宜賓市長寧縣應急測繪保障工作部署會議,傳達自然資源部、省政府有關部署,研判當前工作形勢,研究部署下一步無人機影像獲取與處理、應急專題地圖制作、應急影像圖制作、應急測繪成果提供,以及部、省、市應急測繪聯動響應機制等工作。
上午9:45,測繪應急保障中心無人機分隊13人攜5架測繪無人機、3套高性能圖形工作站、影像快速處理系統、無人機應急通信車等專業測繪裝備,緊急奔赴地震災區開展災情偵察等應急測繪保障工作。
上午11:50,第三航測遙感院完成首張宜賓長寧地震災前衛星影像圖,并送至應急管理部門。四川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立即將成果通過測繪專網傳至自然資源部。
自然資源部第三航測遙感院完成首張宜賓長寧地震災前衛星影像圖
下午15:40,測繪應急保障中心無人機分隊抵達地震震中長寧縣雙河鎮。按照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要求,結合現場應急處置工作需要,無人機緊急起飛獲取雙河鎮三維傾斜影像數據。
下午16:50,無人機順利完成4個架次航攝,成功獲取了雙河鎮面積3平方公里,分辨率為0.03米的傾斜影像數據。
晚上21:30,測繪應急保障中心順利完成震后第一張無人機影像圖《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中雙河鎮無人機影像專題圖》,并將專題圖和影像快拼數據通過測繪專網傳輸至自然資源部。
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無人機準備緊急起飛獲取雙河鎮影像數據
晚上23:00,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完成四川宜賓長寧6.0級地震震中雙河鎮傾斜影像三維模型制作,面積約3.89平方千米,模型分辨率高達0.03米。
目前,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正在開展核心災區地質災害隱患遙感解譯與災情空間分析。聯合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有關專家,基于災后實景三維模型、高清影像圖等數據,解譯地質災害隱患點、定位房屋損毀倒塌、道路中斷損毀、地面裂縫等信息,為震后次生災害防治、隱患排查與治理、災情評估、災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測繪地理信息保障。
更多相關
“中國極地測繪之父”鄂棟臣逝世 曾連續11次挑戰南北極
那個曾經的放牛娃,那個曾連續11次挑戰南北極的漢子,那個為我國極地科考奉獻一生的老人,走了,去了比南北極更遙遠的地方。 被譽為“中國極地測繪之父”的武大教授鄂棟臣,2月21日因病在武大中南醫院逝...
三維激光掃描儀在林業調查中的應用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憑借其高效、精準、非接觸式的數據采集能力,在林業調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林業調查是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傳統方法依賴人工測量,效率...
身負兩大“絕活”的中國北斗能超越美國GPS嗎?
10月9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將于11月發射定位精度更高的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到今年年底將增至4顆。 2018年前后,中國將完成1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發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
際上導航GS-130G手持激光雷達掃描系統:突破界限
際上導航GS-130G手持激光雷達掃描系統:開啟三維數字化新紀元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三維數據采集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傳統測繪和空間信息獲取的方式。際上導航推出的GS-130G手持激光雷...
徠卡TZ05/TZ08全站儀設站定向不一定要在外業完成
RTK與全站儀聯合作業對提高城市測圖的工作效率非常有效,我們會根據外業現場情況,合理選擇測量方式。對于空曠開闊的地區,直接使用RTK測圖。對于地形復雜、建筑物較多的地區,常使用RTK測量圖根點,使...
其域三維激光掃描儀的應用場景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正成為測繪領域的重要支柱。作為國產三維激光掃描儀的優秀代表,其域三維激光掃描儀憑借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質,正在重塑...
比GPS還要多11顆衛星,北斗迎來一重要時刻
近日,據媒體報道,北斗導航系統迎來一個重要時刻,在前不久中國再次發射兩顆北斗衛星后,北斗導航系統的衛星數量將比GPS還要多11顆衛星,整個導航體系已然成型,對于這個體系,國外有領導人對此評價很中肯...
北斗導航打造世界級的“中國精度”
精度達“厘米級”,誤差在數厘米之間。如此不可思議的定位精度是中國“夔龍系統”的建設目標。2016年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向外界發布,該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啟動,并且給出了關鍵時間節點:初步計劃2...